今年以来,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行动指南,以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部署要求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促进各项工作步入规范有序、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现将我中心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法律学习上下功夫,推进普法常态化
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学习教育重点内容,建立党组会“五分钟学法”工作制度。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结合开展党纪教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湖北省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和黄石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等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会议精神列入中心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各党支部学习议题,通过宣讲党课、专题讲座、青干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深刻把握“十一个坚持”的重要内涵,引导大家树牢法治意识,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
前面,模范遵守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今年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3次,党组学习各项法律法规8次,中心总支和各支部开展法治专题学习活动30余次;通过“智慧法宣云”平台和“学习强国”APP进行线上法治学习,参与率100%,有效增强了大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二、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推进法治建设制度化
认真贯彻落实《黄石市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强化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牵头科室的管理责任。中心党组强化统筹谋划,把落实上级推进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年初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作出总体规划和具体分工,明确了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印发了《市文保中心采购管理办法》《市文物保护中心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完善每季度述职评议的工作制度。同时,切实细化工作安排,制定了《2024年度文物保护中心普法责任清单》,从依法履行职能,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依法实施业务管理行为,中心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对照履职清单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构建职责明确、责任明晰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心行政负责人作为省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市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贯通融合”调研,参与对黄石港检察院民主监督。中心坚持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强化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和普法信息报送,落实组织保障等方面对法治机关建设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将每项任务分解至各科室和二级单位,做到了任务有安排、工作有分工、落实有措施、目标可考核,进一步夯实了法治工作责任链条。
三、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推进法治宣传多样化
首先党组带头,深入宣讲文保法律。党组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基层,积极对接湖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石三中、熊家境社区、大王镇港西村等单位开展文物保护与利用知识和《文物保护法》《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宣传宣讲活动,有效推动了文物知识宣传教育,普及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6月份,策划组织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黄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知识竞赛”,将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融入其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传统节日、创文教育等共开展线上线下社教活动38场次,其中依托博学堂开展社教活动21场,其他社教活动17场。为推广黄石馆藏文物、工业遗产,增进社会公众文化认同,制作播出文物系列短视频《文物里的黄石(第二季)》目前已播出前50集,其中有14集被学习强国总平台选用,18集被学习强国湖北平台选用。铜绿山古代先进的井下技术今年10月获湖北省第二届“人文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二等奖;联合黄石市广播电视台向长江云平台推送文物里的黄石系列短视频参选“文物开讲·75年75个故事”主题活动,截止至8月底已制作的45集短视频全部被采用,该活动推出的75个文物故事在十一国庆期间被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在全网推介;与黄石市档案馆联合策划在黄石档案微信公众号“方志黄石”专栏对该系列短视频进行宣传,黄石档案微信公众号已推出13集;组织市广播电视台拍摄的标题为《文物普查员刘 源:不惧烈日 探寻文物资源“家底”》的视频新闻被学习强国总平台选用;制作主题“大义凛然萧作舟 血荐轩辕壮志酬”的视频成功入选市直机关参加全市评比的优秀视频。其次报送信息,积极宣传法治成效。持续推进法治信息报送工作,上报法治建设月报12次,法治建设信息14篇,在实践中进一步彰显市委依法治市理念,及时总结和展示中心法治建设阶段性成果。
四、在依法履职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建设
一是积极谋划文保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争取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的大力支持,到位资金1.53亿元,实施完成了华新水泥厂旧址矿渣库,粗细磨车间,123号湿法回转窑,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日欧式建筑等一大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修缮工程。去年,投入1.4亿元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投资5000多万元的阳新新博物馆也即将开馆。近三年来,大冶市投入3300多万元,对大冶兵暴旧址,柯谨故居等一大批文物进行修缮保护,阳新县投入2000多万元对阳新苏维埃政府旧址,龙港革命纪念馆进行修缮。近三年,我们全市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的国保项目9个,获省文旅厅批复立项的省保项目3个,到位文保资金6000多万元。2024年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文保修缮项目立项9个,其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四方塘冶炼遗址及6号古炼炉本体保护工程已获批复;向省文旅厅申报立项6个,其中茶寮武装暴动总部旧址消防工程、伍氏宗祠消防工程已获批复。同时,完成了1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保项目的验收。全市文物保护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扎实推进“申遗”进程。一是深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价值研究,完善申遗文本。指导完成《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并向上级部门报送,完成《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保护规划(初稿)》、《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保护规划(初稿)》编制,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二是积极对接省文旅厅、省考古研究院,谋划编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2024年考古工作计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大冶铜绿山柯锡太遗址考古发掘已正式启动,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完成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相关旅游规划及景评方案编制招投标,开展相关规划文本编制。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北省古建中心密切联动,编制完成华新水泥厂旧址——质量大楼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和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瞭望塔、水塔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初稿);加快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卸矿机和华新水泥厂旧址——水泥库、卸石坑及卸石坑用房等保护修缮项目设计方案编制进度。
三是守牢文物安全底线。黄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物安全,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文物工作的专题汇报,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都将文物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旅安委将文物安全监管作为工作重点,成立专项督导安全检查组,常态化督导文保单位全面落实文物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构建“大保护”的工作格局,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近3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岁末年初文保单位火灾防范工作暨“百日会战”、重点文保单位管理人或消防安全责任人集中提醒谈话、文旅系统“安全生产月”等文物安全管理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行动的实施,推动提升文保单位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同时,为保证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落地,市文物主管部门将全市文保单位采取分区划片包保的方式,将管理责任明确到人,把安全措施落实到点。在不定期常态化日常巡查的同时,在元旦、春节、“国庆”、汛期及其他重要节假日,市县两级集中排查整治文物安全隐患,全覆盖不留死角,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排除隐患,确保文物安全。近两年,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问题122条,所有问题已全部限时整改。2024年,黄石革命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在全省文物安全管理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今年中心的法治建设和依法履职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中心干部法治理念有效增强,单位法治进程扎实推进,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1.丰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方式还有不足,组织文物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讲力度不够,宣传效果有待增强;2.法治机关建设规范与上级要求仍有差距,推进法治机关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普法用法的能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2025年,我们将继续锚定法治目标,强化建设举措,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坚持法治思想引领,持续推进法治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新时代法治建设重要内涵,全面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观点、新创举,注重思想引领,狠抓法治学习,不断提高推进法治建设的理论政策水平。二是坚持创新普法方式,深入推进法治宣传。围绕依法治市工作要求,加强与市直单位联系交流,借鉴法治机关建设先进经验,努力在打造“线上+线下”普法阵地,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样化的普法宣传上下功夫。三是坚持依法履职,提升法治机关建设质效。进一步深入推进依法履职,加强中心内部科学规范管理,对标对表,善作善成,力促中心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动黄石文物保护利用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基础。四是坚持完善制度机制,提高机关法治化水平。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坚持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合法合规;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提升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认真接受群众对文物保护利用的监督,促进全市文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
2024年11月27日